News

绥远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黄炎培在这场战役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的真谛,展现了一位民主人士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担当与责任。他的努力,为绥远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黄炎培以笔为剑、以心为盾,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有意识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使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人民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集中力量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重要部分,在相当时间以后,再按人民解放军制度改编这部分军队,以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的一些主张和平的军政人员看到中国共产党的 ...
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军队接受了国民党军队无数次的起义、投诚和投降,虽然形式各异,但无一不是以军队作战的方式来进行的。只有“绥远起义”这一例是特殊情况。 1949年2月22日下午,西柏坡。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接见了原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和副总司令邓宝珊,为和平解决绥远问题做准备。 毛泽东指出: “有过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不用兵了。可以先放一放,绥远问题可用“绥远方式”解决。 见傅作义 ...
清朝除在内蒙古划分盟旗分割统治外,在清末又将内蒙古的一些盟旗划归邻省管辖;北洋军阀则在内蒙古设立热河、察哈尔、绥远3个特别区;国民党当政以后,进一步设立热河、察哈尔、绥远3 ...
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蒙古地区局势动荡,而且蒙古族各阶层对于在蒙旗设省极端反感,北洋政府于1914年先将绥远将军、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所辖内蒙古各盟旗划分为绥远、察哈尔、热河3个 ...
绥远城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楼西侧。清雍正年间(1723—1735),清王朝为巩固西北边防,在呼和浩特旧城东北2.5公里处另筑新城1座,驻屯满洲八旗官兵。雍正十三年(1735)动工兴建 ...
1936年初任国民党军第35军218旅旅长。同年冬参加绥远抗战,率领部队星夜行动,出其不意,分路抄袭敌后,一举将红格尔图的日伪军歼灭,为百灵庙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