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墓中发现的11块盆骨碎片,医学专家发现永泰公主的骨骼要比一般人的纤细柔弱,发育还不够成熟,这种情况下生育是很困难的,确实有难产的可能。考古专家再联系到她死亡的日子,与兄长和丈夫之死只差一天,也就是说在获悉兄长和丈夫的死讯后,永泰公主又惊吓又伤心, ...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2日 06 版)版面截图 原题: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考古成果发布 填补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
(记者 姜东)2025年1月27日,“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在北京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博物馆联合国内多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推出。
春节档热门电影《封神2》自上映以来,票房迅速突破8亿大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影片中精美的服装、道具以及恢弘的场景设计,让观众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神秘的商周时代。然而,随着影片的热映,关于历史真实与影视作品改编的话题也再次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焦点。
大年初一在参观考古工地、做互动游戏是什么体验?1月29日上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如期进行,郑州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开设的“新春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开启蛇年考古第一课,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积极参与体验,在考古工地过大年。位于城市中心 ...
中新社记者:中国民间称蛇为“小龙”,在一些出土雕刻、绘画等艺术遗存中,常常龙蛇难辨。从考古研究看,中国古代的龙蛇之间有何渊源?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发展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
考古发现证实中国玉器有着近万年的技术史和文化发展史。在黑龙江乌苏里江畔的小南山遗址已经出现了玉器的雏形,在距今8000年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真玉器。原始社会中,玉器承载着祭天祀地、敬天法祖的深厚观念,先民们常以玉事神、以玉殓葬。夏 ...
跋山遗址及周边旧石器遗存的不断发现,构筑起规模宏大、连接有序的遗址群落,跨越人类活动的漫长岁月。由此,山东建立起了距今10万年至1万年的考古文化序列。尤为瞩目的是,以象牙为代表的大量动物骨骼化石的出土,保留的丰富的人类早期加工利用痕迹,“在全国仅见” ...
进入世纪第一个十年末开始,韦嘉的创作逐步转向自我与他者之间更复杂、幽暗的心理探索。而在近七八年间,他的风格再度发生巨大转变,借用艺术史与文明史中的经典形象,以更具表现性的语言展开创作,其中近年来的《花园》系列便是代表之一。这次展览完整呈现了韦嘉的艺术 ...
1月27日,参观者在展厅内观看对江西西汉海昏侯墓园四号墓主棺的保护情况。   当日,“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在北京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博物馆联合国内多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推出。   本次展览展陈精品文物120余件,分为窑火万年、璞玉良工、吉金奇技、服锦华章、匠心妙手五个单元,全面展示对陶器、玉器、青铜器、纺织品的科学研 ...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1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从红山人像到元中都宫城——河北考古揭示中华文明的深度与广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