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陈列平的工作不仅解决了癌症免疫治疗的长期悖论,更开创了“解除免疫刹车”的治疗策略,使晚期实体瘤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他的贡献被公认为癌症治疗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免疫治疗从边缘领域跃升为肿瘤学支柱,并持续推动新一代免疫疗法的探索。
该联合团队长期从事纳米肿瘤疫苗的相关研究,曾成功研发冷/热诱导、光电响应等自体肿瘤纳米疫苗的系列抗癌新策略。在此最新工作中,该团队巧妙利用巨噬细胞的“多面手”功能,桥接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同时结合中药免疫佐剂效用,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巨噬细胞靶向型自体 ...
hLife是一本金色开放获取期刊,月刊出版;2022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2023年11月正式创刊; 2024年5月被DOAJ收录;2024年8月被Scopus收录。
JERUSALEM, May 7 (Xinhua) -- Israeli re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 a genetic "fingerprint" that helps predict the effectiveness of immunotherapy treatments, the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echnion)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法在早晚期结直肠癌(CRC)治疗中疗效差异显著。研究人员分析多种数据,探究肿瘤微环境(TME)和三级淋巴结构(TLS)的动态变化。结果揭示关键细胞亚群和 TLS 差异,为晚期 CRC 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从机制上来说,这种远距离的通讯是由骨肿瘤条件下的破骨细胞产生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简称为 OPN)介导的。通过循环系统,骨桥蛋白(OPN)重编程骨外肿瘤微环境,并损害 T 细胞募集以及 CD8 + TCF1 + 前体细胞的分化,而这一细胞群对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小鼠模型中,通过阻断破骨细胞生成(Osteoclastogenesis)所需的 αRANKL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