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可长期留置、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等优点,在肿瘤患者中应用广泛。但 PICC 留置期间也会出现静脉血栓、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如处理不当有可能需要拔管而影响后续治疗,加重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2025-01-15 ...
该新技术的显著差异在于,在导管置入过程中,结合超声波及心电图的精准定位,以更科学的方式避开大血管和神经,确保选择最佳的穿刺点。同时,通过创建皮下隧道,将导管出口移至更有益的位置,从而有效降低插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和血栓等。
活动由PICC与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组长张波主持,她强调了PICC置管在患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不仅能够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还能有效提升治疗效率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汇报环节,小组成员黄雪婷梳理了患者置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引出了本次讨论的焦点。
7 天
人民网 on MSNGPS装进血管里本报讯记者黄河清报道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门诊在云南率先成功应用3CG(腔内心电定位+磁导航)磁导航定位技术,在3位肿瘤患者血管内装上GPS系统,精准定位完成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标志着云南静脉治疗领域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
该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PICC导管尖端的实时动态追踪定位 ... 3CG磁导航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结合磁导航功能与腔内心电图实时追踪,能够精确提供导管 ...
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3月18日,记者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获悉,该院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门诊近日在云南省率先成功应用3CG磁导航定位技术,为三位肿瘤患者完成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近日,普内科(肿瘤内科)接诊一名携带PICC导管的晚期肿瘤患者,该导管已留置8个月,用于长期化疗及营养支持。在进行常规维护时,肿瘤专科护士王玲玲发现冲管阻力出现异常,经仔细检查,该患者的导管体外段出现了断裂,且断裂点距穿刺点较近,这意味 ...
来自MSN1 个月
体重仅有360克的超早产儿在深圳出院护士在比毛发还细的 血管里置PICC 瑞泽笑容灿烂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 2月8日,历经139天,胎龄只有22周3天、出生体重仅360克的超早产儿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