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4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系统阐释中方对相关问题的政策立场。白皮书以大量事实表明,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美方一而再、再而三推出单边关税措施,损害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损人不利己。
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可以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也能有效缓解突发外部冲击,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为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创造更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种“国潮+夜校”的模式,不仅降低了文化传承的门槛,更让传统技艺融入了现代生活。当年轻人愿意为50元的课程买单,传统文化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可触摸、可体验的日常。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夜校正在重塑文化消费的生态。一些学员从兴趣出发,逐渐成为消费者,甚至转型为从业者。这种“兴趣+职业”的转化路径,为传统文化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南京地铁针对争议海报的“闪电处理”值得点赞,这一高效处置不仅迅速消解了乘客在通勤场景中遭遇“诡异人脸”的视觉不适与心理冲击,更以主动担责的姿态及时遏制了负面舆论的扩散蔓延。但复盘事件脉络不难发现:从网友首次发帖到舆论发酵、媒体介入,基层工作人员对海报争议竟“一问三不知”。这种被动局面暴露出地铁各层级间信息传达的不畅——倘若每个站点都能像成都地铁那样设立“广告问题直通车”(4小时响应机制),搭建起覆 ...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据统计,天宫藻井冰箱贴自去年4月18日上市以来,已售出超14万件。加上先前大火的凤冠冰箱贴,这些文创产品的大卖,既开启了文化传播的新通道,又在不知不觉中,将文化传承与经济紧密相连。
各地博物馆应立足馆内特色展品,深挖背后文化底蕴,通过一系列策展、文创、表演活动的运营,让文物不再束之高阁,而要成为能引发年轻人情感共鸣的文化载体。从“说教”到“共情”,暗合社交平台传播规律,这是成功“出圈”的重要因素。正如有专家所言,“当文物走出展柜,与当代生活发生化学反应,文化传承便有了年轻的心跳”。
当陕西历史博物馆宣布取消闭馆日,当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灯光亮至深夜,这些“不打烊”的文化场馆正在重塑现代都市的精神地标。据4月8日《法治日报》报道,越来越多都市人选择在夜晚走进文化场馆充电学习。这场静悄悄的文化服务变革,是公共文化服务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深刻转型。
现实中,部分职业院校面临技能型人才短缺困境。一些高技能人才虽学历不高,但专业能力突出,却因学历门槛限制,难以进入职业院校担任实训教师。这既制约了他们的职业发展,也影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升,不利于培养更多契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此次降低学历门槛,为这类高技能人才开辟了任教通道,有助于缓解职业院校技能师资不足的问题。
良好的地方发展环境,要靠更给力的政策优惠、更贴心的公共服务等来提高“上限”,而非通过不讲原则、网开一面等方式来拉低“下限”。但愿更多地方能以车检跨省“通关”为反面教材,进一步端正发展理念、完善行政执法环境,让严谨的制度、严格的监管成为地方发展的硬核名片。
二级票务平台的“病”得下猛药治。一方面,实施穿透式监管,建立全国统一的票务企业黑名单,强制平台对接政府商事登记系统,以便实时核验商家资质。同时,可对溢价超过一定比例的票务转售行为予以处罚,并追究平台连带责任。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引领未来发展、正在“破土而出”的主导技术、重磅产业。广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随后又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强调“将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此次新闻发布会扎堆上新的一大波优秀产品,是广东抢抓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机遇的生动注脚,彰显了经济 ...
4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互通电话。紧接着,4月10日至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这不仅是桑切斯三年来第三次访华,也预示着中欧领导人新一轮互动的开启。2025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又逢美国向全球发起“关税战”的特殊时期,中欧双方都面临着严峻考验与转型机遇,在此背景下,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欧合作也被赋予了更特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