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报讯 (白银融媒记者苏黎明)4月19日上午,由市政府主办的白银市第六届运动会三人制篮球、排球赛在白银市体育中心综合馆开赛。 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比赛拉开了序幕。运动员们精神饱满、配合默契、奋力拼搏,一次次精彩的上篮让比分激烈焦灼,展现出非凡的青春风采 ...
政府的“护航”让企业创新底气更足。站在即将投产的“中央厨房”建设现场,赵小军细数2025年目标:上游生猪养殖规模将从10万头扩大至30万至50万头,确保优质猪源稳定供应;中游通过设备升级,将年屠宰加工能力从70万头提升至100万头;下游持续承担国家、省市级储备肉收储任务,同时推动冷鲜肉销售与熟食加工“双轮驱动”。“我们的愿景是实现从养殖、屠宰、加工到冷链配送的全产业链闭环,让甘肃优质猪肉走向更广阔 ...
盐碱地治理是提升耕地质量、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的关键突破口。当前,景泰县2.3万亩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正在全速推进。这片曾被盐碱“禁锢”的土地,如今正通过“工程+化学+生物+物理+农艺”的综合治理模式重获新生。记者来到项目现场,探寻这场“向碱要粮”的生态革命,看科技创新如何唤醒沉睡的大地。 排碱渠是盐碱地治理的“命脉”。在景泰县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芦阳片区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加紧为排碱渠 ...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次叩击人心。对于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带的白银市而言,这场关乎永续发展的生态大考,正从理念落地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实景。 回望来时路,白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作答生态命题:东大沟重金属污染河道重现鱼群,金沟河生态廊道水鸟翩跹,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数据背后,是“四水四定”原则的坚定落实,是“ ...
本报讯 (白银融媒记者吴秀娟)春日的白银市,黄河湾景区铺开五彩野餐垫、支起花式露营帐篷,居民阳台上的多肉盆栽沐浴阳光……随着气温回升,一股由“户外休闲”与“家庭园艺”催生的“春日经济”悄然升温。从商超货架到田间大棚,从线下市集到线上平台,白银消费市场正借春意焕发新活力。 户外消费热力十足。“周末野餐装备已售罄,补货正在路上!”日前,白银一家百货超市经理李女士正忙着调配货品。货架数据显示,3月以来野 ...
红砂岘生态园内89座现代化樱桃大棚鳞次栉比,“美早”“早大果”等不同品种的樱桃陆续成熟,采摘期持续60天左右,今年预计产量将突破2万斤。近年来,当地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优势,通过科学管护、绿色种植,樱桃品质不断提升,深受市场青睐。
近日,平川区开展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布病检测采样工作,工作人员同步向养殖户讲解布病防控常识及有效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目前,累计完成牛口蹄疫免疫0.6万头,羊口蹄疫免疫10.90万只,猪口蹄疫免疫12.42万头。 吴文莉 摄 ...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普及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国家安全意识,近日,景泰县公安局民辅警深入景泰县第八小学开展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宣讲活动。 李慧芳 摄 ...
本报讯 (白银融媒记者胡亚楠)近年来,白银市以“甘味”品牌建设为核心引擎,统筹推进农业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打造出一批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银”字号农产品品牌。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甘味”农产品销售额达9.85亿元,同比增长16.6%,带动农村寄递物流业务量突破174万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萌芽初绽,万物竞发。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四月,在省委、市委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景泰县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25个试点县之一,也是甘肃省唯一入围县区。 近年来,景泰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 ...
景泰县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壁垒,依托精准服务纾困赋能,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已为全县387家小微企业提供7.7亿元贷款支持。从简政放权到精准服务,从破解融资难题到强化监督保障,景泰县以优良营商环境,持续打造企业投资兴业的“强磁场”、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近年来,平川区依托非遗资源,在对核心技艺保护和传承基础上,对非遗艺术衍生产品进一步持续开发,通过创新“非遗+”模式,打造乡村文化产业新形态,帮助村民在家中就业,增加收入。图为游客选购当地非遗产品。马军华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