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5日,在历时53天的太空往返之旅后,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创造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
4月15日至17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院电子资源培训高级研修班在浙江宁波举办。本届培训是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基地特色培训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协办。 培训主题聚焦开放共享与智能赋能时代下的科技文献数据资源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找到了关于其古代大气层的重要线索。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好奇号”从盖尔陨石坑夏普山不同地点采集的样本,发现了菱铁矿(一种碳酸铁矿物)的迹象。该发现提供了直接证据,证明古代火星上曾存在碳循环,为了解火星气候状况提供了新视角。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科学家在16日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刊发论文称,他们采用环保钙钛矿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卤化锡钙钛矿(THP)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16.65%,刷新了同类电池的世界纪录,较此前最高水平提高1%。
据17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的研究,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天文学家团队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在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检测到地球上只能由生物过程产生的气体的化学特征。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太阳系外存在生物活动的“最有力证据”。但该团队与其他天文学家都表示,需要更多观测来证实。
4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与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汪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发展规划局局长文亚主持会议。 会上,发展规划局介绍了新时期院地合作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总体形势和要求,总结了2024年工作进展和案例,部署了2025年重点工作和任务。沈阳分院、广州分院、上海分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作经验分享报告。各单位作交流发言。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天津活动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汪克强,天津市副市长翟立新出席活动并致辞,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坡主持活动。
有没有可能让老化的锂电池重返“青春”、重塑健康?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软件管理等操作实现锂电池“返老还童”指日可待。
本次活动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共举办1场启动仪式,3场项目路演,聚焦天津市产业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制高点”和成果转化“融合点”紧密衔接,推动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成果落地天津。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区域中心第一阶段(SRCNet v0.1版本)的中国节点(以下简称SRCNet v0.1版本中国节点),成功通过SKA天文台(SKAO)总部组织的国际并网测试。
研究表明,这些功能强大的新型EchoBack CAR-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的时间长度是普通CAR-T细胞的5倍。这些新型细胞可以通过聚焦超声远程控制来靶向肿瘤,从而使治疗更安全、更有效。该技术已准备好应用于医学领域。
记者4月18日获悉,辽宁省沈阳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沈阳市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会日前在沈阳举行。双方签署了共建区域性材料科技创新高地合作协议,发布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成果。 新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此次双方携手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标志着院地合作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