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日,我院内镜中心成功完成一例ESD手术,为一位早期直肠癌患者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标志着我院在消化道早癌诊断及微创治疗领域达到区域领先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的先进医疗技术!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但早期诊断率不足20%。今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东领衔消化内镜中心团队,运用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技术,为患者检查累计发现早期胃癌20余例、食管早癌10余例、结肠早癌40余例,包含直径小于1cm的微小癌。相比传统白光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通过实时在体细 ...
具体来说,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内镜技术适用范围广,包括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巴雷特(Barrett)食管高风险人群,以及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等。这样的针对性治疗,不仅提高了早期治疗的有效性,更为患者带来了希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
4月11日至13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的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中山医院全球首发多模态AI内镜智能体。这一叫“镜观”的智能体可以为患者解读内镜报告,辅助医生预警风险,还能帮助医生管理调度医疗资源。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介绍: ...
中新网上海4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基于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镜观”,12日在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正式亮相。“ ...
为解决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评估难题,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 mpSES-CD 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内镜超声可判断病情,对诊疗意义重大。 小肠克罗恩病评估新探索:双气囊小肠镜与内镜超声联合应用 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小肠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 “生命 ...
2025年3月26日,一场主题为“关注健康、‘镜’展笑颜 —— ...
对于早期的 ESCC 患者而言,内镜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因创伤小成为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能否进行 ER 治疗,关键在于精准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按照 2022 年日本食管学会食管癌治疗指南,肿瘤浸润至 T1a - 黏膜固有层(Lamina Propria Mucosae,LPM)是 ER 的 ...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镜观”,12日在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正式亮相。“镜观”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可以为患者解读内镜报告的“秒懂通译官”、辅助医生并预警风险的“手术智囊伙伴”、会“思考”懂“调度”的“科室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