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融媒体的竞争剧烈的今天,许多人可能会将目光锁定在北上广的头部电台上,然而,普定的地方电台却悄然崛起,成为了媒体战场上的一匹“黑马”。以“村村通大喇叭”为起点,普定模式成功构建起了一个百万级的新媒体矩阵。主播晓耳的双面人生更是一个传奇:白天,她是严谨的时评者,夜晚,她又华丽转身为文旅推荐官,完成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完美转型。
伊朗工程师 Mina Mehregan 向某期刊投稿,经过漫长的审稿期过后,却发现自己的论文早就被该期刊的一名印度审稿人 Devarajan 署名发表在了另一本刊物。她维权耗时长达五个月才得以撤稿,Mehregan 终于收到 Devarajan ...
叶涛,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包括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变化农作物减产风险评估、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的产品定价及创新设计。作为骨干参与完成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1项。近5年来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
叶超,主要研究领域是城镇化与城乡治理、可持续科学。长期坚持地理学思想和方法这一基础研究,提出了城乡发展的新理论——斯密框架,致力于跨学科交叉、多领域协作的城乡治理研究和实践,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近5年发表中英文核心刊物论文70多篇,其中S ...
近几年,NeurIPS, ICML, CVPR, ICLR, ACL 等顶级 AI / CS 会议投稿要「挤爆」同行评审人的书桌了。比如, CVPR 2024 大约有 9000 名审稿人,但投稿作者的数量却超过了 30000 。
向上拒绝才是拒绝成为讨好型人格。 ——某小红书网友 大周末的,何同学又翻车了。 4月11日(本周五)晚上,网红@老师好我叫何同学 发了一条微博,看似是在分享自己的成长,全文是: ...
在众多科学期刊采用 AI 辅助评审的当下,《国际法律医学杂志》坚持 100% 人工评审。为保障评审质量,众多科研人员投入时间与精力参与评审工作。2024 年众多审稿人助力期刊成功,在此向他们表达诚挚感谢。这一坚持对于保证期刊专业性意义重大。
前几天,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在一次采访中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坦诚。他在对话中多次提到,技术是年轻人的游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己也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技术。例如,他谈到使用大模型时有些时候自己不太理解其逻辑,以及在使用手机导航和连接车载系统等日常技术时遇到 ...
为了给一块侏罗纪化石正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通过化石形态分析等研究,不仅在化石中找到了寄生虫“鼻祖”,还破解了棘头动物门的起源之谜,建立了从“自由生活的轮虫到外寄生的轮虫,再到内寄生的 ...
再者,尽管存在相对完善的论文查重机制,但将中文论文放入英语论文资料库中进行查重,则难上加难。语言翻译过程已经改变了原有表达,而当前机器翻译技术又无法达到100%精准表达程度。这就导致了无论是将中文论文机器翻译为英文后进行查重,还是将英语论文原文翻译中文进行查重,都很难实现查重的高精准与强效力。
4月14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332会议室召开行政工作“五大工程”动员部署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夏新颜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华主持会议。校领导肖珑、李玉峰、鲁冬、朱永宽出席会议。五大工程相关部门及教学单位党政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