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乍听之下,这是一个颠覆传统观念的结论。大家或许都知道,池塘养殖的螃蟹享有更加稳定的饲粮和生活环境,应该更容易生长得更大、更壮。但是为何结果却与我们的直觉相悖呢?研究者指出,这个现象与洄游过程息息相关。野生中华绒螯蟹在洄游过程中,食物来源千变万化,这个过程可能影响到它们的肠道菌群,进而影响生长表现。
近两年,我市秦淮河均出现了中华绒螯蟹洄游现象。据介绍,中华绒螯蟹需要到长江入海口等咸水环境才能正常受精,野生幼蟹们在长江口发育数月后会溯河上迁,进入更稳定舒适的淡水环境发育为成蟹。市水科所王庆研究团队去年启动研究,比较野生螃蟹和池塘螃蟹体型上的差异。
今天(4月16日)是全国斑海豹保护宣传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 近年来,随着渤海辽东湾等沿岸地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岸滩整治、水域巡护,滨海湿地迅速恢复,为斑海豹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今天(4月16日)是全国斑海豹保护宣传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 近年来,随着渤海辽东湾等沿岸地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岸滩整治、水域巡护,滨海湿地迅速恢复,为斑海豹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研究项目负责人王庆介绍,目前该研究仅从表观层面发现了养殖螃蟹和野生螃蟹的长势、形态差异,结论目前仍处于猜想阶段,后续还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更深入的生物学研究,以证实这些差异究竟源自先天基因还是后天影响。
4月16日,是中国“斑海豹保护宣传日”。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的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赶在斑海豹游出渤海继续北上前,近看“辽东湾精灵”的真容。
在台东国土绿网的推动架构下,更透过建置「台东溪流生态地图」资料库,使河川水域栖地的资源现况更加完整、明确及便于查询运用。其中台东分署在都歷溪与利嘉溪的治理计画中,导入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调整水流分配、恢復洄游生物的迁移通道与栖地,展现人与 ...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明确今年主题为“珍爱地球 ...
当草原的长风拂过泉城的垂柳,“歌游内蒙古・玩转克什克腾”2025克旗文旅集团旅游资源推介会济南站如约而至。在济南盛大举行,为泉城人民带来了一场北疆四季旅游的盛宴。这场跨越千里的文旅之约,不仅架起了齐鲁大地与北疆草原的友谊桥梁,更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
4月16日电“汤圆!”伴着救助人员史洪悦的呼唤,一只趴在水池边的西太平洋斑海豹扭着圆滚滚的身子回头看去。 “‘汤圆’是农历正月十五被救助的斑海豹幼崽,当时体重仅有8.5公斤,远低于同日龄斑海豹体重。我们期盼它能追上体重、恢复健康,就起名叫‘汤圆’。”史洪悦说。
4月11日凌晨,今年第一船本地春鲅鱼在沙子口渔港码头上岸,标志着今年青岛的本地鲅鱼捕捞季正式拉开帷幕。 凌晨4点多,青岛崂山区沙子口渔港码头格外热闹,等待着第一批本地春鲅鱼上岸的鱼贩早已开着冷藏车、小货车赶到码头,守在岸边。随着一声呼喊:“上鱼喽!”船员打开船舱,一箱箱新鲜的大鲅鱼被运送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