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粟裕手中的红蓝铅笔可谓轻如羽毛,但指向哪里却有千钧之力。他指挥南北两线,对于北线的攻城他是放心的。“许世友是不会轻饶王耀武的!”他对副参谋长张震说。
在晨雾尚未完全散去之际,我站前于青阳港航道的观景平台,远看一艘货轮缓缓地驶过新修建的桥梁,船笛声振聋发响,惊起一片白鹭。这片曾承担着繁重工业运输任务的航道,如今却展现出如此诗意的画卷。踏入这条四季水岸,令人如同置身于一场视觉与生态的双重盛宴。
上世纪80年代,上海自行车厂的永久牌自行车以其独特设计和卓越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通过一本珍贵的产品宣传册,我们得以一窥这一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历程和经典车型的风采。上海自行车厂的前身是日本昌和制作所,始创于1940年,最初生产铁锚牌26英寸平车。随着历史的变迁,该厂在1949年被人民政府接管,并于1953年正式更名为国营上海自行车厂,成为国家直属企业之一。 到1952年,永久牌自行车 ...
原题:海安“以才兴产”赋能县域经济“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纤维样品放大至2万倍后的微观分子结构。”4月3日,在江苏联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一台高精度电镜设备正在工作。该设备系企业自主研发,南通唯一,最大可将纤维样品放大至30万倍。另一边, ...
在海安,一场以“博士后工作站”为引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突围之战正在上演,并成为县域经济撬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点。海安市人社局统计,海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科技创新,累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49.7亿元,利润4.75亿元,纳税总额2.2亿元。
上海自行车厂在上世纪80年代,年产量已经达到200多万辆,其生产的各型号永久牌自行车驰名中外,产品以美、轻、牢而闻名。1980年PA13型自行车曾荣获国家银质奖章。该厂生产系列齐全,品种规格繁多。有28吋、27时、26吋、赛车、机器脚踏车等五大系列,近60多个品种。色彩多样,鲜艳夺目;选料优质,精工细作;造型美观,坚固耐用;骑行轻便,舒适平稳,受到海内外客户的称赞。80年代该厂研制生产的27吋十速 ...
胶东半岛,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山。崂山、昆嵛山、英灵山、大泽山……一座座山峰,牵手相连,造就特色鲜明的山地丘陵地貌。这里靠海。北临渤海,南接黄海,港口众多,扼守两海交通要道。独特的地理地貌,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精神。近代中国,胶东人民依托山海,不屈不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