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中Aβ和tau蛋白协同致病的分子机制,揭示了二者通过β-片层结构(β-sheet)形成神经毒性聚集体的关键特征。作者创新性提出双重靶向策略——通过抑制Aβ 42 的17LVF 19 和tau的275VQIINK 280 /306VQIVYK 311 等关键结构域,或利用EGCG ...
研究从哈佛大学老龄化大脑研究(HABS)项目中筛选了146名入组时年龄在51-89岁之间的临床认知功能正常的女性参与者,其中73名接受了绝经激素治疗,另73名为年龄匹配的未接受绝经激素治疗的参与者。
在早期研究中,巨大的不可溶的Aβ斑块被认为是引发患者症状的头号元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斑块的形成是AD的核心病理特征,也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大量的研究资源和精力被投入到针对Aβ斑块的治疗策略中,希望能够通过清除这些斑块来改善患者的 ...
为探究 ADAD 中 Aβ 和 tau 病理的时空分布及与神经网络的关系,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 Aβ 先于 tau 沉积且影响网络。该研究助力理解 AD 机制,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方向,值得科研人员一读。 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
全球每3秒新增1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惊人数据背后,是数千万家庭面临的认知衰退困境。在湖南某三甲医院认知障碍门诊,67岁的李女士手握MMSE量表24分的检测结果,却已错过最佳干预窗口期——这暴露出传统诊断体系的关键缺陷:当神经心理量表捕捉到认知下降时,脑神经元损伤往往超过50%。面对我国60岁以上人群AD患病率达3.9%的严峻形势,生物标志物技术的突破正在重构早期诊断逻辑。
2025年3月25日,Cassava Sciences公司宣布,其在研药物Simufilam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III期REFOCUS-ALZ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此前,由于III期RETHINK-ALZ研究在2024年11月25日报告未能达到共同主要终点,REFOCUS-ALZ研究被提前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