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如同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吸引着全球科学家的目光。CRISPR-Cas9等DNA编辑技术的出现,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然而,如同硬币的两面,DNA编辑技术在展现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技术瓶颈,其中最 ...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GTEx数据集系统性鉴定出超过16万个Alu编辑位点的倒置Alu对,从而构建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内源性ADAR双链RNA底物结构图谱。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进一步筛选出高编辑水平的Alu序列——这些经过数百万年自然选择优化的双链RNA揭示 ...
2025年2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臻和科技的“人类8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上市。该试剂盒可用于体外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结直肠癌 ...
3 月 31 日消息,在基因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一直渴望能够深入生物体内部,精准地观察每一个基因的位置与活动。如今,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名为“体积 DNA 显微镜”的革命性成像技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迈出了关键一步。
该小组已经确定了一种通过RNA转录物介导的DNA损伤反应的新机制。他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拓宽DNA损伤反应的概念视野,并将其与RNA代谢更紧密地联系 ...
科技日报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名为体积DNA显微镜的革命性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从内到外”绘制生命3D图,科学家通过标记和追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出复杂的遗传物质3D图,进而提供前所未有的生物体内视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在安全将治疗性DNA递送至细胞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可能会改变数百万患有常见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患者的治疗方式。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脂质纳米颗粒(LNPs)将DNA运输到细胞内的新方法,该方法改善了在小鼠体内激活DNA指令以在细胞内制造蛋白质的过程,这对于抗击疾病至关重要。与旧的DNA转移技术相比,这种方法还有望降低治疗风险,例如减少免疫反应。该团队的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健康琼森综合癌症中心和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RNA中一种微小的化学修饰,称为m 6 A,如何在 前列腺癌 的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迄今为止对前列腺癌症中m 6 ...
这篇研究发现,潜伏感染小鼠的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中存在人类 α 疱疹病毒 1(HSV-1)DNA,地塞米松(DEX)能诱导其复制。研究还确定了携带病毒 DNA 的细胞类型,为 HSV-1 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新视角,值得关注。
业内预计,随着GSK836等以RNA为靶点的乙肝新药的研发推进,RNA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将HBV RNA列为反映cccDNA转录活性的新型标志物。在以RNA为靶点的乙肝新药治疗过程中,HBV RNA是反映新药疗效最直接且不可或缺的指标,贯穿用药指导、疗效评估、停药判定的全过程,堪称乙肝新药的最佳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