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抗 PD-1 联合仑伐替尼(lenvatinib,一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在多种肿瘤中均显示出临床疗效,但潜在的免疫学机制尚不清楚。2025 年 1 月 30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神经性疼痛作为最顽固的慢性疼痛类型,在女性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性别依赖的神经免疫机制是神经损伤引起的异常性疼痛的基础。动物实验表明小胶质细胞介导雄性慢性疼痛的发生过程,而适应性免疫系统介导雌性疼痛反应。Panx ...
外周血和骨髓中γδ T细胞增多,究竟是反应性还是恶性?长期随访的临床结果如何?这两个问题是临床流式诊断经常遇到的难题,Tariq等人在2024年12月25日的Cytometry B杂志上给了我们一些非常重要的线索。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一种通过基因改造从而获得靶向特定抗原能力的T细胞,至今已发展到了第4代。2017年CAR-T首先获批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并显示出了卓越的疗效。2021年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Georg ...
在细胞治疗领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团队以应对临床挑战为出发点,成功开发了靶向CD70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细胞),这一成果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白血病干细胞中获得性miR-142缺失与慢性髓性白血病母细胞危象相关。在这里,作者表明T细胞中获得性miR-142缺陷进一步使白血病干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并支持疾病生长。
近日,由芝加哥大学吴小阳/Huang Jun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论文 [8],创新性发明了一种乳酸特异性给药系统,专门针对爱产乳酸的肿瘤。采用这个给药系统之后,可以大幅提高 抗癌药 ...
高创溪创投陈龙辉博士表示:“PD-1/L1抗体药物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多种晚期实体肿瘤的前线/标准疗法,且制药工业界正大规模针对免疫细胞表面其他靶点如CTLA-4、Lag-3、Tim-3和Tigit等开发下一代肿瘤免疫药物;另外,T细胞衔接 ...
通过跨物种比较,研究团队发现人类和小鼠的蛋白质动态差异主要集中在合子基因组激活前后(pre-ZGA和ZGA)。这一发现为理解物种间合子基因组差异性调控提供了蛋白质组层面的基础。与清华大学颉伟团队及合作者绘制的翻译组图谱联合分析后,研究表明,相较于翻译 ...
Hosoya博士说,“尽管出现了一些使用tisa-cel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喉水肿病例报告,但这种现象的机制仍然未知,而且尽管存在危及生命的气道阻塞的主要风险,但目前还没有既定的管理 指南 。因此,我们评估了喉部水肿发生的风险因素以及类固醇治疗对CAR-T细胞扩增和临床结果的影响。” ...
根据 2024 年 12 月发布的最新数据,肺癌已超越乳腺癌重新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且死亡人数同样位居第一[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不伴有可靶向驱动基因改变(AGA)的晚期 NSCLC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睡眠不仅是恢复体能的重要方式,更是维持大脑健康的关键过程。在睡眠期间,大脑的“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