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医学作为新兴领域,通过激活人体自身修复机制,在组织再生、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此前,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ASPN)专家组发布《再生医学治疗慢性疼痛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估了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外泌体在内的生物制剂在慢 ...
编者按2025年03月26至30日,第34届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年会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唐红教授、李红教授团队在乙肝(HBV)、非酒精性脂肪肝、幽门螺杆菌(Hp)介导肝纤维化机制以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 ...
为解决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治疗难题,研究人员开展 “Lactobacillus paracasei-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LpEV)对 ASD 小鼠模型影响” 的研究。结果显示,LpEV 能改善 ASD 小鼠行为缺陷,逆转相关基因表达。这为 ASD 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2025年3月21~24日,第40届EAU国际泌尿领域学术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成功举办,会议期间报道了多项前沿技术和诊疗策略的最新进展。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团队以19项高质量研究成果闪耀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泌尿外科的学术实力与创新活力。对此,《肿瘤瞭望》特别邀请到大会中国代表团核心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教授、潘家骅教授、董樑教授就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 ...
与此同时,普拉梭菌(F.prausnitzii)作为肠道内的一种关键共生细菌,逐渐进入了科研人员的视野。它在调节炎症反应、维持肠道健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研究发现,它的数量与肠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比如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普拉梭菌的数量就明显减少。不仅如此,在某些病毒感染状态下,普拉梭菌的丰度也会显著降低,这不禁让人猜测,它是否能在抵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作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吉林农业大学 ...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年肥胖的新机制,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靶向递送 miR-145,可以有效抑制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的 M1 极化,减轻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预防和治疗中年肥胖。此外,研究团队开发的 miR-145@tar ...
新生哺乳动物心脏能够在受伤后通过诱导心肌细胞增殖来再生。然而,成年哺乳动物心脏中的这种再生能力几乎消失了。细胞外囊泡 (EV) 已被证明在心脏修复中起着重要的心脏保护作用。
肝硬化是各种肝脏病进展至以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到假小叶形成和肝内外血管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当进展到失代偿期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通过多种机制引发包括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因子合成减少、纤溶系统亢进等出凝血系统平衡失调。血小板减少症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变化的研究日益深入[2],本文旨在系统阐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变化机制及其临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