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24日拉开帷幕的2025年“中国航天日”科普展上,银白色的轻舟货运飞船首次亮相,初样试飞船计划于今年首飞,正样首飞船计划于明年具备出厂条件,可执行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
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科研团队近日成功探测到距地约35万公里的DRO-A卫星激光回波信号,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这相当于科学家们用一个精准的“宇宙手电筒”照向35万公里外的卫星,通过计算激光反射回来的时间,像用尺子量距离一样测出了卫星距地面站的距离。
基于此,研究团队开发出通过电化学手段让老化富锂锰基电池“返老还童”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电化学和热化学驱动力的相似性,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从结构无序、不稳定的状态重置回接近原始的结构有序状态。”刘兆平说。
2024年6月22日,这架特殊的“风筝”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进入太空。在轨飞行10个月以来,SVOM顺利完成了卫星平台和科学仪器的在轨测试任务,同时探测到超100例伽马暴(GRB),包括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不断刷新人们对天文学研究的认知。
中法天文卫星于2024年6月22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将在轨工作至少3年。目前卫星已顺利完成各项在轨测试任务,2025年4月23日,卫星交付使用仪式在上海张江举行,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使用。
记者4月24日从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获悉,中法天文卫星已探测到超过100例伽马暴,其中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婴儿期宇宙”,将助力探索更多宇宙起源与演化之谜。
中法天文卫星于2024年6月22号由CZ-2C运载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0个月来,已顺利完成了卫星平台、科学仪器的在轨测试任务。迄今,中法天文卫星已探测到了超过100例伽马暴,发现了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刷新了短时标伽马暴的最远 ...
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个机构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最新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认为迄今为止最精准的暗物质探测器的基础设计。这种被称为“宇宙射电”的探测器有望在未来15年内发现暗物质的存在。
今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在天上飞行的55周年纪念日,也是朱进60岁的生日。“要是天气不错的话,又能看见‘东方红一号’。”朱进说。过去大约30年里,他几乎每年都会在生日到来前查一查“东方红一号”的过境信息。如果有可见过境并且天气好,他就会给“东 ...
该超材料由许多互为镜像的可重构单元组成,这些单元之间的手性关系使得复杂的运动成为可能。只需轻微的电磁刺激,就能促使Metabot进行大幅度的扭转、收缩等动作。这项技术有望推动柔性机器人、航空航天工程、能量吸收及体温调节等多个领域取得进步。
这是中国科学院卫星创新院提出的轻舟货运飞船方案于2024年10月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后,轻舟货运飞船的首次亮相,也是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意浪漫,向“轻舟送货上九天”的务实服务迈出关键一步。
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负责的“失重性骨丢失及心肌重塑的蛋白稳态调控机制研究”项目,将利用生命生态实验柜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开展约30天的在轨实验。通过开展空间斑马鱼成鱼实验,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探寻未来人类长期宇宙航行中对抗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防护方法。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