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中,科学家们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光粒子竟然能够在37个维度中同时存在,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光的传统认知。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初创企业创始人、有时被称为"人工智能教母"的李飞飞在下周于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之前,概述了"未来人工智能政策制定的三项基本原则"。李飞飞说,政策必须基于"科学,而不是科幻小说"。 换句话说,政策制定者应该关注人工智能当前的现实,而不是宏大的未来场景,"无论是乌托邦还是启示录"。李飞飞特别指出,政策制定者必须明白,聊天机器人和副驾驶程序"并不是具有意图、自由意志或意识的 ...
一觉睡醒,小行星要攻击地球了? 这可不是江江在这危言耸听,而是 NASA 前两天公布了一颗名为 2024 YR4 的小行星,说是在 2032 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从 1% 一路飙升到了 2.3% 。 为此 NASA 还首次启动了《 行星安 ...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55岁后绝经的女性比45至54岁绝经的女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更低。研究人员对92名女性进行血管健康评估发现,绝经后女性动脉功能普遍下降,但晚绝经组仅下降24%,远低于正常组的51%。详情点击视频!
与此同时,团队对于载荷有了更高的要求——所有核心元器件都完全国产,其中一大挑战是光栅。经过四年努力攻关,他们与合作单位实现了光栅刻蚀和镀膜等技术突破,第一波段的光谱分辨率达到了0.04纳米,达到了目前国际上技术和工艺的最高水平。
我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2月8日开始液体闪烁体灌注,预计今年8月完成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 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它的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是一个有效质量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布满中心探测器内壁的光电倍增管共同探测中微子被液体闪烁体“俘获”时产生的闪烁光,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韩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了一种分子“开关”,这种开关能够将癌细胞恢复到健康状态,为癌症治疗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这个发现不仅揭示了癌症细胞的神秘“重生”过程,还可能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IT之家 2 月 9 日消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人工智能教母”的李飞飞,在即将于下周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前夕,阐述了“人工智能政策制定的三大基本原则”。 首先,李飞飞指出, 政策制定必须基于“科学,而非科幻小说” 。她强调, 政策制定者应关注人工智能的现实现状,而不是沉迷于宏大而遥远的未来设想 ...
根据巴拿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所消息,当地时间8日18时22分, 洪都拉斯北部海域发生7.8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总台记者 马天静 宫祥诚) ...
澎湃新闻记者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方面获悉,著名数学科普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毓佩教授,于2025年2月7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6岁。
摘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黄旭华比过去更忙了:他走进大中小学,为孩子们作报告、作科普,宣讲科学家精神;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奖金逾2000万元,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后继者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
今天凌晨,据路透社报道,OpenAI 前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所创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SSI) 正就至少 200 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谈判。 加码融资的背后或许全靠 Ilya 刷脸,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