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已发现超过30万枚简牍。长沙简牍博物馆内馆藏简牍数量超10万枚,约占全国出土简牍总数的1/3。它仿佛一座尘封岁月的古代图书馆,见证、守护、传承着千年古史,等待着后人拾起、释读…… ...
长沙简牍博物馆是一个见证千年文化的重要场所,自2007年开放以来,参观人数逐年攀升,2024年更是接待观众近百万。这座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十分庞大,馆藏简牍超过10万枚,占全国出土简牍的大约三分之一。这些简牍如同珍贵的历史存储卡,让我们能够了解古代的社会与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已发现超过30万枚简牍。长沙简牍博物馆内馆藏简牍数量超10万枚,约占全国出土简牍总数的1/3。它仿佛一座尘封岁月的古代图书馆,见证、守护、传承着千年古史,等待着后人拾起、释读…… ...
每逢周末,长沙简牍博物馆里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2007年,它作为国内首座简牍类专题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彼时,简牍作为“冷门绝学”,参观者寥寥。时光流转,2024年,长沙简牍博物馆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已发现超过 ...
在东海之滨沉睡两千余年的尹湾汉简,于1993年出土。其中《神乌傅》简册,在文学和书法上有着双重价值。这件书写于西汉成帝时期的简牍墨迹,其内容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完整汉赋实物,其“简草”书体更印证了中国书法从篆隶向章草演变的历史进程。
中新社兰州4月13日电 题:甘肃简牍宝库用AI“解锁”丝路故事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高莹 从“汉简书写材料”延伸到“汉代造纸术的传播路径”,从 ...
从“汉简书写材料”延伸到“汉代造纸术的传播路径”,从“汉代边塞生活戍卒”还原出“大漠孤烟中的文书世界”,从“汉 ...
在东海之滨沉睡两千余年的尹湾汉简,于1993年出土。其中《神乌傅》简册,在文学和书法上有着双重价值。这件书写于西汉成帝时期的简牍墨迹,其 ...
3月29日,辽宁省博物馆携手甘肃简牍博物馆推出“简述中国——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 简牍是纸张未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一般来说,以竹制的称为“简”,以木制的称为“牍”;或细条形的称简 (简札) ,方形的称牍(方牍 ...
约18年前,它作为国内首座以简牍为专题的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彼时,简牍还被视为“冷门绝学”,参观者寥寥。 时光流转,“冷门”变“热门”。2024年,长沙简牍博物馆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橱窗里,一枚枚经过精心清洗、脱色、脱水等修复和 ...
约18年前,它作为国内首座以简牍为专题的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彼时,简牍还被视为“冷门绝学”,参观者寥寥。 时光流转,“冷门”变“热门”。2024年,长沙简牍博物馆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橱窗里,一枚枚经过精心清洗、脱色、脱水等修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