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或许都像我一样充满困惑:这本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的书,为何把近乎一半的篇幅,给了一个与她非亲非故的男人——列文。 作为一部小说,《安娜· …
小说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有原型吗? 这部小说构思于1870年,2月的一天,托尔斯泰突然兴致勃勃地对妻子说,我要写一个堕落的贵妇人的故事,我要把她写成一个可怜而无罪的人。这就是作 …
《安娜卡列尼娜》写于1873-1877年间,当时俄国兴起民粹派运动旧秩序瓦解,托尔斯泰经历着深刻的精神危机,不断思考社会的宗教道德伦理问题,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源,这些传统 …
《安娜卡列尼娜》二读20240404 第一次读《安娜卡列尼娜》时觉得安娜是一个行为有失的人,并且她的爱太过热烈,所以最后逼得沃伦斯基和她渐行渐远。当时觉得沃伦斯基是一个花花公 …
安娜卡列尼娜不需要同情!阶级史观下的文学批评最好的毛病就是喜欢把一个人物(历史人物或者虚构人物)简单分成值得同情和值得批判,导致所有人全部陷在肤浅辩经上不可自拨,最后变 …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 …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一,一个简单的故事,在百年后还熠熠生辉,这本书以安娜的感情世界遭遇展开讨论幸福,同时涵盖审美、伦理、宗教等多个层面。
《安娜·卡列尼娜》处于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发起的自由主义改革,特别是农奴的解放,构成了围绕小说事件的政治事件的背景。 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作家们也在促进社区生活和妇女的 …
托尔斯泰自己当时是如何理解爱与生活的,必须通过安娜线和列文线的结合才可以说明。《战争与和平》的俄文原名其实是“战争与社会”,《安娜卡列尼娜》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安娜卡列尼娜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