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颜面疗疮、高热、急性结膜炎、沙眼、麦粒肿等 。 耳尖穴主治头面 五官病: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麦粒肿,咽喉肿痛 。 常采用放血疗法,多用于治疗实热性头面 五官病 。 4.10 刺灸法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耳廓的最高点,独居阳位,外来之邪,多犯阳经阳位[2]。 耳尖穴 放血疗法 具有泻火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消症、镇静止痛、疏通经络、清脑明目及“三抗一升”(即抗过敏、抗风湿、抗炎症、提升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
【取穴】正 坐位 或侧伏坐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 耳郭 上方的尖端处。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 皮下组织 和 耳郭软骨 。 分布有颞浅坳、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 耳颞神经 耳前支、 枕小神经 耳后支和面神经 耳支 等。
2015年1月27日 · 其穴在耳廓之顶端,故名耳尖。 【别名】 耳涌(《中医杂志》)。 【出处】 《银海精微》。 【位置】 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局部解剖】 为耳廓软骨,布有耳后动、静脉及耳颞神经。 【主治】
耳尖穴配伍穴道為搭配大椎穴、十宣穴治中暑:配攢竹穴、風池穴、光明穴、合谷穴、委中穴、關沖穴、印堂穴治結膜炎、目赤腫痛等。 以上為頭頸部穴 耳尖穴位 經絡圖解、 耳尖穴痛 可能相關症況、穴道效用作用與 穴道按摩 與 穴道經絡引導 資訊彙整與介紹。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的功效,缓解治疗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作用。 耳尖穴的位置:耳廓上方的尖端处,详见本文图解耳尖穴的准确位置图和具体手法。
【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 穴位 解剖】穴下有 皮肤 、 皮下组织 和 耳郭软骨 。 分布有 颞浅 坳、 静脉 的 耳前支 ,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 耳颞神经 耳前支、 枕小神经 耳后支和 面神经 耳支 等。
它就是「耳尖穴」。 这个穴,常被人们忽略,但是纵览古今医书,此穴在临床上的应用还真是遍地开花! 此穴取法简便,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且对诸多常见病症、部分疑难杂症确有良好治疗和辅助效果,对某些急性症状往往还能显示
耳尖的作用归纳为“三抗一升”——即抗过敏、抗炎症、抗风湿、提升机体免疫功能! 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表明,运用耳尖刺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血供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耳尖耳穴,耳穴名,曾用名扁桃体。 位于耳轮区,耳轮顶端,将耳廓向前对折,耳廓上端的耳轮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左右计2穴。 主治高血压、发热、疼痛、烦躁、转氨酶增高、肝昏迷、红眼病、角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