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用字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上諡,表揚類的諡號,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武」為有開創局面、闢疆拓土等偉業才能配享此號;「壯」、「剛」則為生前戰功彪炳的武將屬之。
谥号(posthumous title)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
2022年12月5日 · 谥号是死后的盖棺定论,《逸周书·谥法解》说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 谥号可分为为上谥或美谥,带有赞美的性质;其次是中谥或平谥,表示平庸或者同情,最后是下谥或恶谥,带有批评的性质。
谥号是死后的盖棺定论,《逸周书·谥法解》说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 谥号可分为为上谥或美谥,带有赞美的性质;其次是中谥或平谥,表示平庸或者同情,最后是下谥或恶谥,带有批评…
2025年1月3日 · 谥号通常用于尊称古代帝王、大臣、学者和贵族;有些名人的谥号由于久经使用,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诸葛武侯(诸葛亮)、韩文公(韩愈)、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等。
2024年3月7日 ·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 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2020年11月1日 ·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 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太公望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指死后一段时间。
2024年8月16日 · 谥号(拼音:shì hào 英文:posthumoustitle)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